欧美体内she精视频,久久综合视频免费,美女黄频视频大全免费的正片,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在校生2.91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數”說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時間:2024-03-04 09:36:50  來源:教育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在校生2.91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數”說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此次巡回宣講活動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為主題,宣講團成員由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領域的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等優秀教師代表共25人組成

3月1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郭鵬司長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和民生屬性,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目標,扎實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一、綜合情況

2023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比上年減少2.02萬所,下降3.9%;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1億人,比上年減少151.26萬人,下降0.52%;專任教師1891.78萬人,比上年增加11.42萬人,增長0.6%。

二、學前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3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1.1%,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全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23.64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比例86.16%,比上年增長1.2個百分點。

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717.01萬人,占全國在園幼兒的比例90.81%,比上年增長1.26個百分點。

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專任教師307.37萬人,生師比13.32:1,比上年有所改善;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57%,比上年增長0.18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專科及以上學歷比例92.74%,比上年增長2.44個百分點。

三、義務教育擴優提質進一步推進

2023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小學階段

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4.35萬所。全國小學招生1877.88萬人,比上年增加176.5萬人,增長10.37%;在校生1.08億人,比上年增加103.97萬人,增長0.97%。

全國共有小學階段教育專任教師665.63萬人,比上年增加2.68萬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99%;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78.03%,比上年增長3.5個百分點。

全國普通小學共有校舍9.04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89.44萬平方米。全國普通小學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的學校比例情況分別為:體育運動場(館)面積94.26%,體育器械97.44%,音樂器材97.22%,美術器材97.2%,數學自然實驗儀器96.93%。各項比例較上年均有提高。

初中階段

全國共有初中5.23萬所。全國初中招生1754.63萬人,比上年增加23.25萬人,增長1.34%;在校生5243.69萬人,比上年增加123.1萬人,增長2.4%。

全國共有初中階段教育專任教師408.31萬人,比上年增加5.79萬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96%,比上年增長0.02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93.09%,比上年增長1.38個百分點。

全國初中學校共有校舍8.15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77.49萬平方米。全國初中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的學校比例情況分別為:體育運動場(館)面積95.94%,體育器械98.16%,音樂器材97.93%,美術器材97.95%,理科實驗儀器97.68%。除理科實驗儀器外,其余各項比例較上年均有提高。

四、高中階段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2023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普通高中

全國共有普通高中學校1.54萬所,比上年增加355所;招生967.8萬人,比上年增加20.26萬人,增長2.14%;在校生2803.63萬人,比上年增加89.75萬人,增長3.31%。

普通高中專任教師221.48萬人,比上年增加8.16萬人;生師比12.66:1,持續改善。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2%,比上年增長0.17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比例14.01%,比上年增長0.93個百分點。

全國普通高中學校共有校舍7.09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13.55萬平方米。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的學校比例情況分別為:體育運動場(館)面積95.01%,體育器械97.11%,音樂器材96.57%,美術器材96.67%,理科實驗儀器96.85%。各項比例較上年均有提高。

中等職業教育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不含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學校)共有學校7085所,招生454.04萬人,在校生1298.46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73.48萬人,比上年增加1.65萬人;生師比17.67:1,比上年進一步改善;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5.69%,比上年增長0.83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比例9.41%,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比例56.71%,比上年增長0.53個百分點。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校舍建筑面積3.02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11.83萬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23.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31%;生均儀器設備值9471.91元,比上年增長11.38%。

五、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進一步增加

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2%,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74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242所(含獨立學院164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3所;高職(專科)學校1547所;成人高等學校252所。另有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機構233所。

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763.19萬人,比上年增加108.11萬人,增長2.32%。

全國普通、職業本專科共招生1042.22萬人,比上年增長2.73%。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78.16萬人,比上年增長2.19%。職業本科招生8.99萬人,比上年增長17.82%。高職(專科)招生555.07萬人,比上年增長2.99%。全國共招收成人本專科445.49萬人,比上年增長1.24%;在校生1008.23萬人,比上年增長7.99%。招收網絡本專科163.42萬人;在校生739.97萬人。

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萬人,比上年增長10.29%;碩士生114.84萬人,比上年增長4.07%。在學研究生388.29萬人,比上年增長6.28%。其中,在學博士生61.25萬人,比上年增長10.14%;在學碩士生327.05萬人,比上年增長5.59%。

全國共有高等教育專任教師207.49萬人,比上年增加9.71萬人,增長4.91%。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34.55萬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08萬人;高職(專科)學校68.46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41萬人。

普通、職業高校研究生以上學位教師比例79.14%,比上年增長0.6個百分點。普通、職業高校生師比17.98:1,進一步改善;其中,普通本科17.51:1,本科層次職業學校17.57:1,高職(專科)學校18.92:1。

普通、職業高校校舍建筑面積11.89億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814.64萬平方米。普通、職業高校生均占地面積56.8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28.26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86萬元。

六、特殊教育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

2023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345所,比上年增加31所,增長1.34%。全國共招收各種形式的特殊教育學生15.5萬人,比上年增加8720人。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1.2萬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在校生34.12萬人,占比37.42%;在其他學校就讀在校生57.08萬人,占比62.58%。

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專任教師7.7萬人,比上年增長5.91%。

七、民辦教育發展進一步規范

2023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6.72萬所,占全國學校總數的比例33.54%;在校生4939.53萬人,占全國在校生總數的比例16.96%。

其中,民辦幼兒園14.95萬所;在園幼兒1791.62萬人。

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1萬所;在校生1221.99萬人(含政府購買學位609.46萬人)。

民辦普通高中4567所;在校生547.76萬人。

民辦中等職業學校2128所(不含技工學校數據);在校生266.44萬人。

民辦高校789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391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2所;高職(專科)學校374所;成人高等學校2所。民辦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994.38萬人。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為根本動力,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發布會上,與會嘉賓回答了記者的相關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記者提問:

剛剛提到,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了60%,在總體規模上有了新的提升。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部下一步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考慮?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郭鵬: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回應人民群眾期盼,著力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提升國民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60%是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在規模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內部人才培養層次和結構更為重要,尤其是您提到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問題。在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是穩步擴大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深刻領會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戰略部署,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國家戰略需求、人口規模結構、高等教育自身規律等因素,合理把握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節奏。近年來,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規模和占比不斷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水平人才支撐。

二是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結構。從學位類型看,堅持推進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發展,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強工程技術領域高層次應用型領軍人才培養。2023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經接近60%。從學科結構看,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引導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加大STEM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科技創新人才。2023年,理工農醫類的碩士招生規模占比60%,博士招生規模占比超過80%。

三是持續加強關鍵領域戰略科技人才儲備。一方面,堅持“四個面向”,圍繞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加大基礎學科和國家關鍵急需領域的研究生培養規模。另一方面,深化科教融匯,支持高水平高校與科研機構加強有組織人才培養和科技攻關,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創新人才,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好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統籌規模、結構、質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加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力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新華社記者提問:

剛才發布時提到,2023年義務教育的鞏固率為95.7%,比去年有所提高。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去年6月中辦國辦也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請問馬司長,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方面,我們都取得了哪些進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 馬嘉賓:

謝謝您的提問,感謝您對義務教育的關心。

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2023年,各級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著重從六個方面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全面部署推進。去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完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政策措施,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和群體教育差距。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組織實施義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加快優質均衡發展。11月,教育部召開了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場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我國義務教育邁上了優質均衡發展的新征程。

二是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扎實推進中小學領導體制改革,推動78.2%的中小學建立了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深化思政課改革,持續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等德育品牌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從小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落實“五育并舉”,強化體美勞教育,2023年,全國有81.6%的中小學校“一校一案”建立了勞動教育清單,建成14.7萬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指導學生常態化開展家務、校內、校外勞動教育活動。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2023年中央財政投入近400億元,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重大項目,中小學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速,校舍面積、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率顯著提高。中央財政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小學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支持學校更好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四是擴大優質資源,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各地通過優質學校挖潛擴容,推進優秀校長、骨干教師有序交流輪崗,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多種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加快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新優質學校。據初步統計,2023年全國新增義務教育優質學校1736所,新增優質學位199.9萬個。全國共有1.6萬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和1.5萬個城鄉學校共同體。

五是深化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實施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以滿足學生學足學好為目標,指導各地各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大力推廣應用國家優秀教學成果,推動73項教學成果在60個推廣應用示范區落地。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應用,目前平臺有十大類資源,共53個欄目,資源總量達8.8萬條,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共享

六是關注特殊群體,促進教育公平。指導各地加強對小學入學高峰形勢研判,通過新建、改擴建新增公辦學位489.2萬個,有力保障了1878萬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學位)的比例超過95%。持續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水平,確保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順利入學、安心就學。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

剛才從統計數據介紹當中,我們也了解到,2023年高職在學校數量、招生規模等方面較上年都有所增長,這也反映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需求很旺盛。請問能否介紹一下,職業教育在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 李英利: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我們都知道,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教育,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2023年,高職專科學校1547所,比上年增加58所,體現了各地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招生555.07萬人,比上年增加16.09萬人,專任教師68.46萬人,比上年增加4.09萬人。近年來,我們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引導和推動職業學校聚焦關鍵領域,積極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一是開展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試點,推動職業教育有效融入區域經濟發展。2023年,教育部采取部省會商形式,建立部省協同推進機制,壓實省級政府領導和發展職業教育的主體責任,“一省一策”,與天津、廣西、山東、新疆、黑龍江、浙江、重慶、湖南八個省份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各地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熱情被極大的調動起來,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二是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提升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緊密度。根據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特點,創新產教資源有效對接模式,下沉一級,到產業水平高、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地級市,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立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參與的理事會,實行實體化運作。

三是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提升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教育部支持中國中車集團牽頭,建設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下沉到行業,對照企業重大技術攻關和技能人才需求,開展“揭榜掛帥”,在培養“下得去、用得上、離不開”的技能人才方面開始發揮作用。當前,教育部正在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端數控機床、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主導產業,打造跨區域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建設制造業強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四是緊貼產業發展趨勢,擴大制造業專業布局。目前,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共設置1394個專業,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其中制造業相關專業515個,占比37%。2023年,全國共有6500多所職業學校開設制造業相關專業點約5.2萬個,專業布點規模比2022年進一步擴大。我們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面發展趨勢,每年優先增設先進制造業領域新專業,2023年增設了高速鐵路通信技術等專業,提升了職業教育服務制造業的能力。

五是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增強數字人才培養能力。2023年,全國有6000多所職業學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專業布點超過2.5萬個。我們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系統化推進會計、酒店管理等363個傳統專業升級,增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314個數字經濟領域新專業,開發相關課程與教材,為數字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質教學資源保障。

最后,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的關心和支持。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剛才發布人介紹,目前全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經達到了4763.19萬人,在如此龐大的體量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我們也注意到,近年教育部在持續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請問這些領域有哪些最新的進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 高東鋒: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媒體朋友們對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

新時代以來,高等教育戰線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特別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新質生產力建設新要求,深入推進“新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體系化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把戰略轉變為目標,把目標落實為舉措,在教育教學的組織模式、培養機制、內容方法、理論實踐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牽引帶動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改革,構建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范式。

一是以組織模式創新帶動人才培養深層次變革。深入開展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以新理念引領創新發展。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量子科學、生命健康、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和人才急需,全面推進特色學院建設,布局建設了12個未來技術學院、50個現代產業學院、33個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28個示范性微電子學院、18個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引領帶動高校教學組織模式變革創新,有針對性、有組織地開展人才培養。

二是深化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在集成電路、儲能技術、生物育種、醫學攻關、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分批布局建設45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1100余項。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聚焦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量子信息等領域,發揮集群溢出效應。

三是著力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學的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強化基礎學科領域有組織拔尖人才培養。實施基礎學科國際暑期學校計劃,支持北京大學等46所高校舉辦112期國際暑期學校,1341名國內外學者開設1141門課程、3.1萬名國內外學生交流研討。實施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在計算機科學、數學、基礎醫學、經濟學等9個領域布局建設核心課程、教材、師資團隊和實踐項目。以計算機領域為例,已凝煉12門核心課程體系、知識圖譜,編寫21本核心教材,打造了涵蓋400多個項目的實踐項目集成平臺。

四是強化創新能力培養,造就大批“敢闖會創”的生力軍。舉辦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共有來自國內外151個國家和地區5296所學校的421萬個項目、1709萬人次報名參加。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2023年立項41956項,參與學生178090人、教師人數5萬余人。

下一步,我們將對標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堅持服務補短板、揚長板、鍛新板,持續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態,著力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解決“卡脖子”“卡腦子”“卡嗓子”的問題提供人才保障,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問:

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教師規模已經超過了1891萬,我們也關注到前天教育部剛剛啟動了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對于這么一支龐大的隊伍,教育家精神引領極為重要。請問在宣傳弘揚教育家精神方面,教育部還有哪些舉措?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 黃小華:

去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這是對全國廣大教師立足三尺講臺、立德樹人、潛心育人的充分肯定,同時賦予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崇高使命。我們大力推進教育家精神的宣傳弘揚和培育踐行,聯合媒體推出系列報道,組織專家持續宣傳解讀,推出“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系列微視頻。春節期間,還發起了“回家看老師”的活動,成為網絡熱點話題。

前天,我們啟動了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活動,由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帶頭人等25位優秀教師代表組成宣講團,在北京進行了首場報告,每位宣講團的老師都結合自己的教書育人經歷,分享了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的感悟和體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出臺專門文件,對教育家精神引領新時代新征程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高位部署。

二是開展巡回宣講,組織教育家精神宣講團分赴黑龍江、山東、新疆等12個省份開展巡回宣講,同步開展網上宣講。

三是組織深入闡釋,引導專家學者、教育管理者、書記校長、優秀教師等闡述學習體會,宣傳本地本校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好做法。

四是納入培養培訓,開發教育家精神課程教材資源,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

五是強化典型選樹,從各地各校中每月遴選推出1—2名踐行教育家精神的一線校長教師典型,進行重點宣傳。

六是推進影視創作,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制作紀錄片、拍攝電影、電視劇等,講好新時代教師的好故事,傳播教師群像的正能量。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教育家精神的弘揚宣傳踐行,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奮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強大動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編輯:曉西

網站簡介 |  本網動態 |  友情鏈接 |  版權聲明 |  我要投稿 |  聯系我們 |  工作郵箱 | 不良信息舉報 |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本網站法律顧問: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洪
陜ICP備0701214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706142 陜公網安備 61011302000103號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南路336號 聯系電話:029-85257337(傳真) 商務電話:029-85226012 投稿郵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